站内搜索
 
一场与“幸福”有关的讲座
发布时间: 2015-10-23 浏览次数: 1063

10月22日下午,应经管教研室全体教师的强烈要求,同时也作为经管教研室专题教研活动内容之一,袁建昌教授为全体教师开展了题为“同理心”的专题讲座。
袁教授首先为大家先容了情商管理的基本框架和主要理论模型。情商即利用情绪进行思考和决策的能力。情商管理则是自我情绪管理和管理他人情绪的综合。鉴于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同理心”相关理论成果来改造自己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袁教授将情商管理系列讲座的第一讲内容选定为“同理心”。袁教授首先为大家先容了什么是“同理心”,尤其是与“同情心”的差别。“同理心”的四个主要特征为:换位思考、不做评价、体察情绪和与人沟通。一段精彩的视频让大家深入深思,看似平常的同理心,真正能够做到其实很难。大家常常会发现大家与人的沟通难以达到想象的效果,难以实现大家预期的目标,可能因为大家常常是怀着“同情心”的态度在与人沟通,而不是真正的“同理心”。
接下来,袁教授重点先容了如何提高同理心。具体而言包括FTA(感受、思考、行动)模型,倾听四步法,爱的陪伴以及静心。在FTA模型的讲解中,袁教授借助列车上一位面容丑陋的乘客与一对母女的情绪互动为大家深刻地讲授了如何感知情绪、如何管理情绪。而在倾听四步法中,袁教授强调了敬重对方,对方至上的倾听原则,强调用心去听,目不转睛地注视对方这些倾听的技巧。最后,袁教授指出同理心的根源在于爱,而同理心的获得在于能够静下来,用心感知自我,感知他人。
不仅仅是一种常识技能的先容,袁教授在整个讲座过程中运用了教学设计的“四元八步法”。所谓四元是指在课程中始终贯穿“激发动机、讲解新知、体验操作、转换应用”的过程。而在每一个过程中,有需要始终注意目标的实现。例如在激发动机阶段,需要非常仔细地创设场景,然后充分运用讨论反思来实现。而在讲解新知阶段,则需要教师学会构建图像,采用更加可视化、直观、易接受的方式来进行等等。袁教授在整个讲解的过程中不断强化与各位教师的互动,强调参与和分享。这一方法在教学目标达成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讲座的最后,各位老师就整个讲座过程中的思考,疑惑与袁教授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大家一致认为“同理心”对于教师教学非常重要,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省,不断实践。而对于“四元八步法”,各位教师认为该方法简明实用,但内涵深刻。需要教师不断地重新解构教学内容,不断根据授课对象调整教学方法。同样,个人在“同理心”方面的提升,提升自我决策的理性程度,能够提升自我的幸福感。
                                                                               管理系 罗胜强(文/摄)


http://my.simc.cn/attachmentDownload.portal?notUseCache=true&attachmentId=4613f699-7961-11e5-b18e-95f8915640d4
附件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